歡迎來到米兰app正版直播下载官网!
谘詢熱線

13301685667

當前位置:首頁  >  米兰app直播  >  我國檢驗檢測行業(ye) 麵臨(lin) 的挑戰及對策

我國檢驗檢測行業麵臨的挑戰及對策

更新時間:2015-11-03      點擊次數:2496

2015年3月2日,質檢總局、認監委召開專(zhuan) 題新聞發布會(hui) ,發布檢驗檢測服務業(ye) 統計信息。統計調查結果顯示,截2013年底,(不包括香港、澳門特別行政區和中國台灣省)通過統計直報係統上報數據的各類檢驗檢測單位共計24,847家,其中食品檢驗單位資質認定證書(shu) 4392家,司法鑒定單位資質認定證書(shu) 324家,機動車安檢單位資質認定證書(shu) 4124家,外資檢驗檢測單位資質認定證書(shu) 62家。當年共出具檢驗檢測報告2.83億(yi) 份,檢驗檢測服務營業(ye) 收入1398.51億(yi) 元。我國檢驗檢測服務業(ye) 已覆蓋建築工程、、、農(nong) 業(ye) 、質檢、食品、藥品、機械、電子、輕工、紡織、航空、國防等國民經濟各個(ge) 領域。

我國檢驗檢測行業(ye) 發展態勢

一、行業(ye) 發展態勢

據了解,隨著我國經濟單位的調整和轉型發展,檢驗檢測服務業(ye) 作為(wei) 發展戰略的重要基礎,也受到了高度重視。近年來,連續發布有關(guan) 涉及調整和檢驗檢測服務業(ye) 發展的有關(guan) 產(chan) 業(ye) 政策,尤其是2014年,大量政策密集出台,預示著我國檢驗檢測服務業(ye) 將迎來一個(ge) 重要的曆史發展機遇期。目前,將檢驗檢測服務業(ye) 定位為(wei) 高技術、生產(chan) 性、科技型服務業(ye) 。

二、市場前景預測

未來幾年,隨著居民生活水平、中國製造業(ye) 的快速發展和對外貿易持續增長,以及消費者對產(chan) 品意識的不斷提升,推動了消費品檢測需求上升。中國檢驗檢測市場仍將保持較快增長,檢驗檢測市場規模於(yu) 2015年將達到1500億(yi) 元。其中民營檢測單位增長速度快,超過13%;外資檢測單位次之,增長速度在10%以上;國有檢測單位增長速度較慢,維持在7%左右。

麵臨(lin) 的挑戰

近年來, 國有質檢單位經過一係列的改革,獲得很大發展。但是,目前我國質檢單位的規模和收入水平,與(yu) 我國的地位、高速增長的經濟形勢以及行業(ye) 發展水平還很不相稱,相比於(yu) 外資檢測單位還存在一定的差距,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不少問題。

一是我國質檢單位規模普遍較小,重複建設嚴(yan) 重,整個(ge) 行業(ye) 科技資源整合度不高的狀況未得到根本改變,專(zhuan) 業(ye) 測試服務單位的能力仍未充分發揮,彼此之間協作效率低。

二是在質檢單位中, 質檢單位普遍缺乏市場主體(ti) 意識,對產(chan) 業(ye) 經濟和市場需求不敏感,單位組織體(ti) 係大多以學科而不是以市場服務對象來劃分,市場競爭(zheng) 力不強。

據2014第六屆第三方檢測實驗室發展論壇透露的消息,我國雖已成為(wei) 次於(yu) 歐盟和美國的第三大檢驗認證市場,但我國同類檢驗檢測單位的營業(ye) 收入與(yu) 大型檢驗檢測單位相比存在較大差距,*並不高。

三是目前大部分實驗室的建設落後,缺乏戰略意識和統一的規劃實施,對檢測單位核心競爭(zheng) 力提升的作用很小,市場認知度遠遠落後於(yu) SGS、ITS、BV等的第三方檢測單位,實驗室很難通過效應來推動業(ye) 務的發展擴張。

四是我國質檢單位普遍存在服務能力不高、服務水平較低的情況,很多國外測試單位不能測試客戶樣品和出具測試報告,而且還可提供定製增值服務,而這正是國內(nei) 很多測試單位普遍缺乏。

五是我國檢測服務效率需要,型檢測行家偏少和檢驗流程管理落後已成為(wei) 目前國內(nei) 檢測單位服務效率難以的主要因素。

檢測單位做大做強的幾點啟示

一、明確單位定位,通過整合做大做強

2015年3月初,《質檢係統檢驗檢測認證單位整合指導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指導意見》)正式印發。《指導意見》明確提出,將質檢係統3500多家單位分為(wei) 公益類和經營類兩(liang) 類檢驗檢測認證單位,到2020年基本完成質檢係統檢驗檢測認證單位政事分開、管辦分離、轉企改製等改革任務,形成一批的綜合性檢驗檢測認證集團。

一年以來,有的地方成立了整合領導單位,有的部門出台了整合實施方案,有的行業(ye) 先行先試步入改革深水區。整合改革成了大家關(guan) 心、關(guan) 注的熱點話題。

二、培育和加強核心競爭(zheng) 力

麵臨(lin) 激烈的市場競爭(zheng) ,國內(nei) 質檢單位要想獲得很好的發展,必須專(zhuan) 注於(yu) 自身核心競爭(zheng) 力的培育。核心競爭(zheng) 力是組織*的,是組織持續發展的能力。

核心競爭(zheng) 力有兩(liang) 個(ge) 顯著特征,一是能夠為(wei) 客戶創造價(jia) 值,二是能夠大大超過對手的競爭(zheng) 優(you) 勢。對於(yu) 質檢單位而言,核心競爭(zheng) 力=技術+服務優(you) 勢。

1.必須以市場需求為(wei) 導向,以效率和效益為(wei) 目標,不斷提升檢驗檢測和科研創新能力。

TüV萊茵集團在電網、家居等領域進行了15年無線產(chan) 品檢測技術的研發,可以對病毒入侵、芯片語言格式等進行測試,為(wei) 網絡提供支撐。

DNV GL研發投入占營業(ye) 收入的5%(1.25億(yi) 歐元),重點進行戰略性檢測技術攻關(guan) 和創新。他們(men) 還加強現代新型設計,發布以液化為(wei) 推進燃料的船舶檢測規則和技術標準,幫助新船減少35%的二氧化碳、90%的氮氧化物排放。

2.服務優(you) 勢。

服務優(you) 勢=創新服務方式+服務。

21世紀,企業(ye) 競爭(zheng) 力的來源之一是價(jia) 值的創新,價(jia) 值的創新首先是服務上的創新,在服務上做到了創新,才能提供有競爭(zheng) 力的服務。

(1)創新服務方式

一是“驚喜服務"。“驚喜服務"是指在一些基礎的服務之上,在客戶沒有想到的服務以外,我們(men) 對客戶進行他們(men) 意想不到的服務。例如:有的質檢單位建立的檢驗進度短信提醒係統。

二是“感動服務"。“感動服務"是要通過我們(men) 的言行舉(ju) 止,一舉(ju) 一動都能夠感動顧客,讓顧客終生難忘。例如:有的質檢單位有為(wei) 客戶專(zhuan) 門設置的客戶休息室、午餐、大客戶機場接送等等關(guan) 愛服務。

三是服務等級。通常,顧客服務的等級由低到高分為(wei) 有問必答、保持溝通、專(zhuan) 人負責、超常服務、專(zhuan) 業(ye) 顧問、長期夥(huo) 伴這6個(ge) 等級。檢驗單位要主動與(yu) 顧客溝通,了解顧客當前需求和未來的期望,並及時追蹤客戶需求變化,建立客戶需求預見機製,根據客戶需求延伸服務,深化客戶關(guan) 係,特別是與(yu) 重點客戶結成合作夥(huo) 伴,從(cong) 而造長期穩定的客戶資源。

(2)服務

“互聯網+"模式:(電商)平台+(雲(yun) )服務+(大)數據。

基於(yu) 深度交易服務的電商平台,基於(yu) 提升產(chan) 業(ye) 鏈效率的雲(yun) 服務,基於(yu) 產(chan) 品的大數據平台,這將成為(wei) 我國檢測認證行業(ye) “互聯網+"的三大風口。

三、多元化一站式服務

 

近年來,檢驗檢測認證業(ye) 務逐步從(cong) 單一領域向多領域拓展,從(cong) 生產(chan) 消費和貿易領域向設計製造、勘探開發等產(chan) 業(ye) 上遊延伸,從(cong) 傳(chuan) 統的向低碳等新領域發展。為(wei) 適應這種新趨勢,UL、SGS、DNV GL等跨國公司都加強了多元化一站式服務能力建設。

TüV萊茵集團業(ye) 務橫跨工業(ye) 服務、移動產(chan) 品、產(chan) 品檢測、、培訓谘詢和體(ti) 係認證六大領域,檢驗檢測實行從(cong) 原材料、設計、製造、銷售到召回“一條龍"服務。他們(men) 開發了3D模擬檢測技術,與(yu) 實物檢測吻合率達98%,縮短檢測時間1/3,幫助客戶減少設計重複,節約了成本。

深圳質檢院提出的“一個(ge) 標準、檢測、走遍"等服務。

四、加強市場化運作

 

*,我國第三方檢測服務業(ye) 的興(xing) 起與(yu) 發展,離不開大量的市場營銷工作。具體(ti) 到一家檢測單位,隻要主營業(ye) 務不是法檢或壟斷性檢測需求,營銷工作異常重要,尤其是對於(yu) 市場化的國有檢測單位。市場化運作=運作機製+運作方式。運作機製:管理體(ti) 製上必須獨立法人、運行機製上是企業(ye) 化運作。縱觀國內(nei) 外檢測行業(ye) ,營銷模式都經曆了一個(ge) 變化的過程,隨著競爭(zheng) 環境采取不同的策略。

一是直銷模式。即通過銷售人員直接與(yu) 目標客戶接觸,目標客戶以生產(chan) 企業(ye) 為(wei) 主,這是目前業(ye) 界普遍的做法。這種模式往往適合消費品領域的檢測業(ye) 務。

二是買(mai) 家模式。即與(yu) 終端大買(mai) 家達成合作,為(wei) 其供應商檢測單位。這一策略讓檢測單位受益匪淺,尤其是外貿領域屢試不爽。早期的國內(nei) 單位也曾躋身其間,嚐到了甜頭。這一模式對檢測單位的服務網點、單位都有較高的要求。

三是協會(hui) 模式。基本上,各行各業(ye) 都有自己的行業(ye) 組織,如行業(ye) 協會(hui) 、商會(hui) 。行業(ye) 組織聚集了大量行業(ye) 企業(ye) ,正是檢測單位的目標客戶。行業(ye) 組織一個(ge) 共同的目標是要服務好會(hui) 員,而加入組織、參與(yu) 組織活動、獲得展示機會(hui) 、推廣檢測服務、擴*度,成為(wei) 市場營銷的一條快速通道。

四是信息源模式。這種模式適合於(yu) 工業(ye) 領域的檢測業(ye) 務,如環境評價(jia) 、招投標等項目檢測和大宗檢測業(ye) 務等。抓這些信息的源頭,*時間獲取業(ye) 務信息,大大增加了成交的概率。

五是互聯網模式。隨著國內(nei) 電子商務的突飛猛進,互聯網給商家帶來的紅利,激發了檢測單位互聯網營銷投入,一些互聯網平台也應運而生。

基於(yu) 深度交易服務的電商平台,基於(yu) 提升產(chan) 業(ye) 鏈效率的雲(yun) 服務,基於(yu) 產(chan) 品的大數據平台,(電商)平台、(雲(yun) )服務、(大)數據,將成為(wei) 我國檢測認證行業(ye) “互聯網+"的三大風口。

五、加強人才的培養(yang) 和儲(chu) 備

國外單位高度重視人力資源開發。UL、SGS等平均培訓費用占營業(ye) 收入2%以上,其中用於(yu) 高層管理人員的培訓費用比例更大。通過培訓,儲(chu) 備一批創新人才和管理骨幹。

原文標題:麵向市場 加快改革——我國檢驗檢測行業(ye) 發展麵臨(lin) 的挑戰及對策

作者單位:福建省產(chan) 品檢驗研究院

《中國技術監督》2015年7月刊